首页

高跟调教视频

时间:2024-05-04 23:09:33 作者:有态度、有实力、有贡献,中国优质产能惠及全球 浏览量:23301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多地近日接连传出拍摄到极光的罕见景象。科学家介绍说,这难得的美景是由太阳爆发活动引发的地磁暴带来的。由于2024年仍是太阳活动的高峰阶段,意味着这个冬季我国北方还有可能看到极光。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大地磁暴预警预报,风云三号E星、羲和号以及SOHO等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太阳在11月27日西南侧的一个活动区爆发日冕物质抛射过程,并导致11月30日、12月1日、12月2日出现地磁暴活动。据介绍,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光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地磁暴从G1到G5,由弱到最强分为5级,这次的G3级地磁暴属于中等偏强级别。地磁暴会对现代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空间站可能因大气拖拽造成轨道高度下降、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增大、航空飞行将面临通信环境变差以及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等。在极端情况下,地磁暴还会直接影响全球无线电通信。例如1989年3月的一次地磁暴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供电网络全部瘫痪,美国、日本的通信卫星出现异常,全球无线电通信信号受到极大干扰。去年美国“星链”公司也因为地磁暴导致多颗卫星的轨道高度不够而在大气层中坠毁。

  但地磁暴也会带来极光这种难得的美景。据介绍,在地球磁场作用下,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涌向高纬地区,使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从而激发出光,在夜间尤其绚烂夺目,这就是红色或绿色极光现象。12月1日,黑龙江漠河和佳木斯等地都观测到红色极光,甚至连北京怀柔也有摄影爱好者拍到了极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工程师韩大洋表示,绿色极光对于我国来说更难看到,因为需要足够强的太阳风暴才能轰击到100公里左右的大气,进而产生绿色极光。(谢昭)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超级飞侠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一是加快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深化各领域多学科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大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产业现状、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二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既要尊重科技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拓展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着力构建系统性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本身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资助科技计划项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鼓励支持先发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以更好保障知识产权为创新者减负鼓劲,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经济日报)

助力税费优惠红利落袋 中国税务部门启动全国税收宣传

纳米比亚公共行政管理学会在纳公共行政和管理能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6月,该学会举办“中国治理改革对纳米比亚启示”研讨会,纳方200余名政府官员及地方省市负责人出席会议。

重庆980多万亩水稻陆续成熟 机械化助力秋收

中国社科院女性主义选题研究专家、文学博士戴潍娜在圆桌论坛环节从专业角度对IP进行分析和解读,她表示:“‘雷米宇宙’写的是普通人看似平凡生活中的危机四伏,这是非常有张力的。日本的经典悬疑形象有柯南,欧美的经典IP形象有福尔摩斯,《宽恕之城》中的方木,在如此庞大、完整的‘雷米宇宙’世界观中也可以成为中国悬疑的标志性人物。”

我国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运输加注船成功交付

姚高员表示,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杭州特色赛会体系,成功申办3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举办国际和国内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杭州城市知名品牌赛事6项以上。第二是到2035年,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会体系,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

大闸蟹“横行”黄河,拢共分几步?

今年1月,市七医院与苏州科技大学共建的“数智医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致力于链接临床和科研、医科和理工科的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加速转化医学应用发展,打造高校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肖洋透露,双方已经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医”交叉的项目合作,在探索新医科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双方将积极创新组织机制、聚焦行业前沿、搭建交流平台,共同助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快速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